傳說武則天在執政之時,某日破獲了一個策劃宮廷政變的集團。在這些謀殺者的名單中竟然有上官婉兒的名字。武則天不由得大怒,立即將上官婉兒召來行黥刑(一種在臉上刺上記號或文字並塗上墨的刑罰)。
武則天非常氣憤地呵斥道:“昔日你的祖父(上官儀)結黨謀反,被打入天牢,我念你才華出眾才重用你為御前女官。不料你恩將仇報,竟欲謀殺於我,真是氣死我了!”上官婉兒聽了坦然一笑:“陛下可曾記得奴婢三次擋駕之事麼?”武則天細想一下,是有幾次傳旨禦花園擺宴,臨起駕時都被上官婉兒呈奏轉駕回宮,便微微頷首承認確有此事。上官婉兒道:“陛下可知那禦花園已經是危機四伏?當時我參加謀反,正是為了暗中護駕呀!”一席話說的武則天啞口無言,深悔錯怪了上官婉兒。怎奈皇帝是金口玉言,黥刑還要照舊執行,不過行刑時改用硃砂在額前刺梅花一朵。
上官婉兒本來就頗具姿色,剛剛刺上去的那朵小巧玲瓏的紅梅花,恰置兩道娥眉的正上方,猶如二龍戲珠,煞是好看。但這罪犯的標記終究是個恥辱。聰明的上官婉兒就從額頂梳下一縷青絲,它剛好遮住那個硃砂記號,並稱之為“劉海”。宮中妃嬪們看了,覺得竟比頭髮全部向後梳要秀美得多,顯得楚楚動人。於是紛紛仿效,直至如今。
唐代小說家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記載「今婦人面飾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跡」,說的是上官婉兒違背了武則天的旨意因而被罰在額頭上刻字以示懲戒,後她為掩飾這傷疤在額頭處刺了一朵紅色梅花,誰料更顯嬌媚,宮人紛紛效仿,名曰「紅梅妝」。
也有說法是武則天在婉兒額頭上刻的就是梅花,婉兒從額頂梳下一些頭髮遮住印記,稱為「劉海」,當時也被很多女子效仿而流傳開來。
關於上官婉兒為何受黥刑則有多種說法:
唐人段公路在《北戶錄》中有記載「天后(武則天)每對宰臣,令昭容(婉兒)臥於案裙下,記所奏事。一日宰相對事,昭容竊窺,上覺。退朝,怒甚,取甲刀札於面上,不許拔。昭容遽為乞拔刀子詩。後為花子,以掩痕也」。
在情色小說《控鶴監秘記》中描述她與男寵張昌宗偷情調謔被武則天發現因而受罰。
註:
上官婉兒(664年-710年7月21日)又稱上官昭容,唐朝陝州陝縣人(今河南三門峽),祖籍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女官、女詩人,唐中宗妃嬪。祖上是一個大家族,有著較為顯赫的家世,可追溯至楚國時期上官大夫子蘭,漢代時因其家族的龐大而遷徙到隴西,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時任江都宮福監,祖父上官儀為唐高宗時期的宰相。
上官儀也是唐代著名的詩人、文壇領袖,他在唐高宗時擔任新科宰相,麟德元年(664年)冬,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后所誅殺,滅全族。儀鳳二年(677年)十三歲的上官婉兒,因聰慧善文得武則天重用,不久,上官婉兒又因違忤旨意,涉入政變,罪犯死刑,但武則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處以黥面而已。以後,上官婉兒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聖曆元年(698)開始,又讓其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
神龍元年(705年),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退位,唐中宗李顯即位後重用,封為昭容,執掌朝綱,權勢日盛,左右朝政,期間大設修文館學士,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故有人猜測她在這場政變中暗地支持李唐宗室。唐隆之變時,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以證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被李隆基下令處死,有人推測唐玄宗因其母遭武則天處死懷恨在心,事後也藉由各種理由整肅武氏家族,連高宗和武后的最後一名子女"太平公主"也遭賜死。
上官婉兒被譽為一代才女,這位奇女子在歷史上留下了許多謎團。
2013年9月,上官婉兒墓現身大陸陝西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引發關注。
近日,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披露,上官婉兒墓誌研究工作有了最新進展:墓誌銘共982字,包括世系、經歷、死因、葬地等資訊。
2013年6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對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園區南大道專案建設用地進行考古勘探時,發現一座唐代墓葬。
2013年8月3日開始,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該墓進行了考古發掘,根據出土墓誌記載,該墓墓主為唐中宗昭容上官氏,即唐代女政治家、詩人上官婉兒,葬於唐景雲元年(710年)八月。
上官婉兒墓是一座由墓道、5個天井、5個過洞、4個壁龕、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組成的高等級墓,考古人員表示,墓葬遭到大範圍破壞,不似一般盜墓所致,應是大規模、有組織的破壞行為,很有可能是『官方毀墓』行為。
上官婉兒墓誌雖然不足千字,卻從中解讀出諸多歷史顛覆:
先後嫁父子兩皇帝,經歷堪比武則天
《新唐書》記載,上官婉兒『年十四,武後召見,有所製作,若素構。』婉兒是因文采被武則天所發現和起用的。之後嫁給了武則天之子唐中宗(李顯)。
然而,墓誌明確記載婉兒13歲時被封為唐高宗才人,42歲冊封為唐中宗的昭容。
這在史書上從來沒有記載過,也顛覆了以往的記錄。
也就是說,婉兒先後嫁給了唐高宗和唐中宗這兩位父子皇帝。
上官婉兒的經歷與武則天頗為相似,武則天十四歲入宮,成為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後,被太宗之子唐高宗李治接回宮中,冊封為『昭儀』。
上官婉兒是高宗才人,可能是武則天指定的,為了給婉兒一個名份,擺脫官奴或宮人身份。
墓誌把上官婉兒曾為唐高宗和唐中宗父子嬪妃的事情公開,是非常罕見的,『但也說明,上官婉兒的這段歷史在當時是非常公開的。』
在歷史記載中,上官婉兒被譽為『女宰相』,處理後宮事務。但在墓誌裡,她的身份始終是嬪妃。
而『唐代女官系統兩套系統,一套是嬪妃系統,皇後昭儀昭容這樣下來;另外一套是後宮事務的系統,也就是所謂六尚體系。我們過去一直把上官當成內宰相,但奇怪的是,她的正式身份還是妃子,沒有被授予六尚的職位。從上官的例子可以看出,這兩個系統不是截然分開的,上官這樣的嬪妃可以去做六尚的事情。』
上官婉兒死因真相:亡身於倉卒之際
史書記載,西元710年,唐中宗駕崩,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誅韋后,上官婉兒表忠不成而被殺。李旦繼位,即唐睿宗,睿宗之後就是兒子李隆基,也就是著名的唐玄宗。
墓誌中記載,上官婉兒是在唐隆政變時,亡身於倉卒之際。上官婉兒的政治立場唐中宗、唐睿宗應該是比較清楚的,不是韋后一伙,而李隆基則為了免除後患,在倉促之中將婉兒殺害,可見在當時並沒有對婉兒進行審判或者詳細調查。這一部分應該屬於修飾文。因為後來又遭李隆基下令毀墓。
拼死阻止安樂公主 索要『皇太女』之位
史書上記載,安樂公主是唐中宗和韋皇后最寵愛的女兒,恃寵而驕、飛揚跋扈。曾在韋后的默許下,向唐中宗索要『皇太女』的地位,想當儲君。史書記載婉兒與韋后一黨關係十分緊密。
而墓誌則顯示,婉兒並非與韋后一伙,而是拼死阻止『皇太女』一事。
墓誌以詳盡篇幅記載婉兒勸阻的過程,曾四次向唐中宗進諫,從檢舉揭發,到辭官不做,再到削髮為尼,都沒有得到唐中宗准許後,最終婉兒採取了『請飲鴆(毒酒)而死,幾至顛墜。』以死相諫。婉兒喝毒藥後,太醫緊急救治,才得以保命,之後婉兒多次請求降低身份,唐中宗不得不將其降為婕妤。而安樂公主的『皇太女』之夢,最終也沒能實現。
針對婉兒自殺一事,此前歷史上從來沒有記載過。由此也推翻了史書記載婉兒與韋后是一伙的說法。
太平公主送巨款 安葬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在中宗朝後期與相王、太平公主屬於同一陣營,而非韋后一黨。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同齡,同在宮中長大,具備頻繁接觸的條件。
而且,上官婉兒曾與武氏過從甚密,而太平公主的第二任駙馬武攸暨正是武氏家族成員。兩人有私交和相同政見是完全有可能的。
據墓誌記載,唐睿宗下詔安葬上官婉兒,該墓是太平公主遊說唐睿宗修建。
墓誌稱『太平公主哀傷,賻贈絹五百匹,遣使吊祭,詞旨綢繆』。
就是太平公主很傷心,派人去吊祭,送奠儀五百匹絹,也就是『份子錢』,500匹絹在唐代是一筆巨款。
上官婉兒到底是哪裡人?
史書記載上官婉兒生於長安,其父親也生於長安。祖父上官儀則是陝州陝縣人。但是上官婉兒的墓誌記載,她是隴西上邦(今甘肅天水)人。到底哪個更可信呢?
古人墓誌上的籍貫多為自稱,『虛報』的多。有時候發掘出父子墓誌,籍貫都不一樣。
這是因為姓氏有發源地,古人更願意將自己歸屬為同姓較為旺盛的一脈中,所以『虛報』。《元和姓纂》將上官儀一支著籍東郡,就是今日的河南陝縣。再往前算,上官氏發源地,也就是總籍在『隴西之上邦』。所以自稱『隴西上邦人』亦不為過。但按照今天的籍貫制度,上官婉兒應該是長安人。
公元711年(景雲二年)七月,复封為昭容,諡號惠文。但據2013年9月出土的墓誌銘可以確定上官婉兒是被葬於唐景雲元年八月,其墓誌蓋上已刻上了“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即可確定在上官婉兒死後不久,也即被葬的時候就已經恢復了其昭容的稱號而不是史書上記載的死去一年後的景雲二年七月。
開元初年,李隆基派人將上官婉兒的詩作收集起來,編成文集二十卷,令張說作序。但據張說所著《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結合墓誌內容推測,應該是太平公主上表請求編集文集。此集今佚,《全唐詩》僅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墓志銘並序
夫道之妙者,乾坤得之而為形質;氣之精者,造化取之而為識用。挻埴陶鑄,合散信息,不可備之於人,備之於人矣,則光前絕後,千載其一。
婕妤姓上官,隴西上邽人也。其先高陽氏之後。子為楚上官大夫,因生得姓之相繼;女為漢昭帝皇后,富貴勛庸之不絕。曾祖弘,隨〔隋〕藤〔滕〕王府記室參軍、襄州總管府屬、華州長史、會稽郡贊持、尚書比部郎中,與觳城公吐萬緒平江南,授通議大夫。學備五車,文窮三變。曳裾入侍,載清長坂之衣冠;杖劍出征,一掃平江之氛祲。祖儀,皇朝晉府參軍、東閣祭酒、弘文館學士、給事中、太子洗馬、中書舍人、秘書少監、銀青光祿大夫、行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贈中書令、秦州都督、上柱國、楚國公、食邑三千戶,波濤海運,崖岸山高,為木則揉作良弓,為鐵則礪成利劍。採摭殫於糟粕,一令典籍困窮;錯綜極於煙霞;載使文章全盛。至於跨躡簪笏,謀猷廟堂,以石投水而高視,以梅和羹而獨步,官寮府佐,問望相趨,麟閣龍樓,輝光遞襲,富不期侈,貴不易交。生有令名,天書滿於華屋;沒有遺愛,璽誥及於窮泉。父庭芝,左千牛、周王府屬,人物本源,士流冠冕。宸極以侍奉為重,道在腹心;王庭以吐納為先,事資喉舌。落落萬尋之樹,方振國風;昂昂千里之駒,始光人望。屬楚國公數奇運否,解印褰裳,近辭金闕之前,遠竄石門之外,並從流迸,同以憂卒。贈黃門侍郎、天水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訪以荒陬,無復藤城之櫬;藏之秘府,空餘竹簡之書。
婕妤懿淑天資,賢明神助。詩書為苑囿,捃拾得其菁華;翰墨為機杼,組織成其錦繡。年十三為才人,該通備於龍蛇,應卒逾於星火。先皇撥亂反正,除舊布新,救人疾苦,紹天明命。神龍元年,冊為昭容。以韋氏侮弄國權,搖動皇極。賊臣遞構,欲立愛女為儲,愛女潛謀,欲以賊臣為黨。昭容泣血極諫,扣心竭誠,乞降綸言,將除蔓草。先帝自存寬厚,為掩瑕疵,昭容覺事不行,計無所出。上之,請擿伏而理,言且莫從;中之,請辭位而退,制未之許;次之,請落髮而出,卒刀挫釁;下之,請飲鴆而死,幾至顛墜。先帝惜其才用,慜以堅貞,廣求入腠之醫,才救懸絲之命,屢移朏魄,始就痊平。表請彰為婕妤,再三方許。暨宮車晏駕,土宇銜哀。政出後宮,思屠害黎庶;事連外戚,欲傾覆宗社。皇太子沖規參聖,上智伐謀,既先天不違,亦後天斯應,拯皇基於傾覆,安帝道於艱虞。昭容居危以安,處險而泰。且陪清禁,委運於乾坤之間;遽冒鈷鋒,亡身於倉卒之際。時春秋四十七。皇鑒昭臨,聖慈軫悼,爰適制命,禮葬贈官。太平公主哀傷,賻贈絹五百匹,遣使弔祭,詞旨綢繆。以大唐景雲元年八月二十四日,窆於雍州咸陽縣茂道鄉洪瀆原,禮也。龜龍八卦,與紅顏而並銷;金石五聲,隨白骨而俱葬。 其詞曰:
巨閥鴻勛,長源遠系,冠冕交襲,公侯相繼。爰誕賢明,是光鋒銳,宮闈以得,若合符契。其一。
瀟湘水斷,宛委山傾,珠沉圓折,玉碎連城。甫瞻松檟,靜聽墳塋,千年萬歲,椒花頌聲。其二。
婕妤姓上官,隴西上邽人也。其先高陽氏之後。子為楚上官大夫,因生得姓之相繼;女為漢昭帝皇后,富貴勛庸之不絕。曾祖弘,隨〔隋〕藤〔滕〕王府記室參軍、襄州總管府屬、華州長史、會稽郡贊持、尚書比部郎中,與觳城公吐萬緒平江南,授通議大夫。學備五車,文窮三變。曳裾入侍,載清長坂之衣冠;杖劍出征,一掃平江之氛祲。祖儀,皇朝晉府參軍、東閣祭酒、弘文館學士、給事中、太子洗馬、中書舍人、秘書少監、銀青光祿大夫、行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贈中書令、秦州都督、上柱國、楚國公、食邑三千戶,波濤海運,崖岸山高,為木則揉作良弓,為鐵則礪成利劍。採摭殫於糟粕,一令典籍困窮;錯綜極於煙霞;載使文章全盛。至於跨躡簪笏,謀猷廟堂,以石投水而高視,以梅和羹而獨步,官寮府佐,問望相趨,麟閣龍樓,輝光遞襲,富不期侈,貴不易交。生有令名,天書滿於華屋;沒有遺愛,璽誥及於窮泉。父庭芝,左千牛、周王府屬,人物本源,士流冠冕。宸極以侍奉為重,道在腹心;王庭以吐納為先,事資喉舌。落落萬尋之樹,方振國風;昂昂千里之駒,始光人望。屬楚國公數奇運否,解印褰裳,近辭金闕之前,遠竄石門之外,並從流迸,同以憂卒。贈黃門侍郎、天水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訪以荒陬,無復藤城之櫬;藏之秘府,空餘竹簡之書。
婕妤懿淑天資,賢明神助。詩書為苑囿,捃拾得其菁華;翰墨為機杼,組織成其錦繡。年十三為才人,該通備於龍蛇,應卒逾於星火。先皇撥亂反正,除舊布新,救人疾苦,紹天明命。神龍元年,冊為昭容。以韋氏侮弄國權,搖動皇極。賊臣遞構,欲立愛女為儲,愛女潛謀,欲以賊臣為黨。昭容泣血極諫,扣心竭誠,乞降綸言,將除蔓草。先帝自存寬厚,為掩瑕疵,昭容覺事不行,計無所出。上之,請擿伏而理,言且莫從;中之,請辭位而退,制未之許;次之,請落髮而出,卒刀挫釁;下之,請飲鴆而死,幾至顛墜。先帝惜其才用,慜以堅貞,廣求入腠之醫,才救懸絲之命,屢移朏魄,始就痊平。表請彰為婕妤,再三方許。暨宮車晏駕,土宇銜哀。政出後宮,思屠害黎庶;事連外戚,欲傾覆宗社。皇太子沖規參聖,上智伐謀,既先天不違,亦後天斯應,拯皇基於傾覆,安帝道於艱虞。昭容居危以安,處險而泰。且陪清禁,委運於乾坤之間;遽冒鈷鋒,亡身於倉卒之際。時春秋四十七。皇鑒昭臨,聖慈軫悼,爰適制命,禮葬贈官。太平公主哀傷,賻贈絹五百匹,遣使弔祭,詞旨綢繆。以大唐景雲元年八月二十四日,窆於雍州咸陽縣茂道鄉洪瀆原,禮也。龜龍八卦,與紅顏而並銷;金石五聲,隨白骨而俱葬。 其詞曰:
巨閥鴻勛,長源遠系,冠冕交襲,公侯相繼。爰誕賢明,是光鋒銳,宮闈以得,若合符契。其一。
瀟湘水斷,宛委山傾,珠沉圓折,玉碎連城。甫瞻松檟,靜聽墳塋,千年萬歲,椒花頌聲。其二。
有錯必改~歡迎指教~亞緹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勾選「通知我」可收到後續回覆的mail!
☞ 與文章無關的主題請至「諮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