髮 【亥集上】【髟字部】 髮 〔古文〕𩠖𩑛𩑱𤕥
ㄈㄚˇ
hair
人類頭上的毛。如:「頭髮」、「白髮」、「黑髮」、「毫髮無傷」。
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比喻為山上的草木。莊子.逍遙遊:「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姓。如漢代有髮福。
頭髮,或稱髮,是指長在人類頭部上的毛髮。頭髮的顏色及其他特徵是由基因決定,一般而言常見的有黑色、金黃色、棕色及紅色等,當人類老化時,頭髮通常會變成銀白色。不同民族的頭髮硬度、自然捲曲度也不同。頭髮由角蛋白所組成。
只有人類的頭髮才會始終生長,所以人類需要時常理髮,而動物界則沒有這種現象。其中原因尚不清楚。
頭髮可以保護頭部和大腦。夏天可防烈日,冬天可禦寒冷。細軟蓬鬆的頭髮具有彈性,可以抵擋較輕的碰撞;還可以幫助頭部汗液的蒸發。目前尚不清楚頭髮在人類進化中的作用。
頭髮約88%為角質素。
鹽鍵和氫鍵各佔了頭髮約35%的強度、50%的彈性。但氫鍵遇水會分開。頭髮之間的其他化學鍵包括雙硫鍵和糖鍵。
原典出處
《論語·憲問》: 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But for Guan Zhong, we should now be wearing our hair unbound, and the lappets of our coats buttoning on the left side.
《孟子·離婁下》: 今有同室之人鬬者,救之,雖被髮纓冠而救之,可也。
Here now in the same apartment with you are people fighting - you ought to part them. Though you part them with your cap simply tied over your unbound hair, your conduct will be allowable.
《孝經·開宗明義》: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Our bodies - to every hair and bit of skin - are received by us from our parents, and we must not presume to injure or wound them. This is the beginning of filial piety.
《莊子·逍遙遊》: 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In the bare and barren north there is the dark and vast ocean - the Pool of Heaven.
《詩經·君子偕老》: 鬒髮如云、不屑髢也。
Her black hair in masses like clouds, No false locks does she descend to.
《周易·說卦》: 其於人也,為寡髮,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
(Among tendencies), it suggests the close pursuit of gain, even to making three hundred per cent in the market.
《禮記·奔喪》: 乃為位,括髮袒成踴,襲絰絞帶即位,拜賓反位成踴。
《荀子·解蔽》: 仰視其髮,以為立魅也。
《說苑·辨物》: 譯曰:「吾受命於吾國之黃髮久矣,天之無烈風淫雨,意中國有聖人耶?」
《韓詩外傳·卷三》: 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大戴禮記·保傅》: 束髮而就大學。
《白虎通德論·崩薨》: 欲言身體髮膚,俱受之父母,其痛一也。
《新書·六術》: 是故立一毫以為度始,十毫為髮,十髮為氂,十氂為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備於六。
《新序·雜事五》: 宣王曰:「未有咫角驂駒而能服重致遠者也,由此觀之,夫士亦華髮墮顛而後可用耳。」
《中論·智行》: 且管仲背君事讎,奢而失禮,使桓公有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之功,仲尼稱之曰:『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孔子家語》: 少孔子三十歲,年二十九而髮白,三十一,早死。
《潛夫論·志氏姓》: 仲雍嗣立,斷髮文身,倮以為飾。
《論衡·累害》: 毫髮之善,小人不得有也。
《風俗通義·五伯》: 而繆公受鄭甘言,置戎而去,違黃髮之計,而遇殽之敗,殺賢臣百里奚,以子車氏為殉,《詩·黃鳥》之所為作,故謚曰「繆」。
《孔叢子·諫格虎賦》: 孟賁被髮嗔目,蹂猾紛華。
《新語·慎微》: 夫播布革,亂毛髮,登高山,食木實,視之無優游之容,聽之無仁義之辭,忽忽若狂痴,推之不往,引之不來,當世不蒙其功,後代不見其才,君傾而不扶,國危而不持,寂寞而無鄰,寥廓而獨寐,可謂避世,非謂懷道者也。
《獨斷·卷下》: 元帝額有壯髮,不欲使人見,始進幘服之,群臣皆隨焉,然尚無巾。
《蔡中郎集·獨斷》: 元帝額有壯髮,不欲使人見,始進幘服之,群臣皆隨焉,然尚無巾。
《墨子·經說下》: 均:髮均,縣輕。
《列子·天瑞》: 皮膚爪髮,隨世隨落,非嬰孩時有停而不易也。
《文子·上禮》: 老子曰:古者被髮而無卷領,以王天下,其德生而不殺,與而不奪,天下非其服,同懷其德,當此之時,陰陽和平,萬物蕃息,飛鳥之巢可俯而探也,走獸可係而從也。
《文始真經·六匕》: 爪髮不痛,手足不思,亦我也,豈可以思、痛異之?
《列仙傳·容成公》: 髮白更黑,齒落更生。
《韓非子·說林上》: 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髮。
《管子·小匡》: 首戴茅蒲,身服襏襫,沾體塗足,暴其髮膚,盡其四支之力,以從事於田野。
《淮南子·俶真訓》: 夫疾風孛攵木,而不能拔毛髮。
《呂氏春秋·必己》: 中河,孟賁瞋目而視船人,髮植,目裂,鬢指,舟中之人盡揚播入於河。
《春秋左傳》: 初,平王之東遷也,辛有適伊川,見被髮而祭於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秋,秦晉遷陸渾之戎于伊川。
《逸周書·王會解》: 伊尹受命,於是為四方令曰:「臣請正東符婁、仇州、伊慮、漚深、九夷、十蠻、越漚、鬋髮文身,請令以魚皮之鞞、𩶭鰂之醬、鮫瞂、利劍為獻。」
《晏子春秋》: 夫靈山固以石為身,以草木為髮,天久不雨,髮將焦,身將熱,彼獨不欲雨乎?
《吳越春秋》: 越王追奔攻吳,兵入於江陽松陵,欲入胥門,來至六七里,望吳南城,見伍子胥頭巨若車輪,目若耀電,鬚髮四張,射於十里。
《越絕書》: 徒跣被髮,乞於吳市。
《戰國策》: 象床之直千金,傷此若髮漂,賣妻子不足償之。
《鹽鐵論·貧富》: 大夫曰:「余結髮束脩年十三,幸得宿衛,給事輦轂之下,以至卿大夫之位,獲祿受賜,六十有餘年矣。」
《列女傳·魯季敬姜》: 周公一食而三吐哺,一沐而三握髮,所執贄而見於窮閭隘巷者七十餘人,故能存周室。
《漢書·敘傳下》: 兒生亹亹,束髮修學,偕列名臣,從政輔治。
《廣韻·入聲·月·髮》髮:頭毛也。
《說文》根也,又姓漢有東海人髮福治詩又有不毛之地莊子謂之窮髮。方伐切,六。
《康熙字典·髟部·五》髮:〔古文〕𩠖𩑛𩑱𤕥《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伐切,音發。《說文》根也。《玉篇》首上毛也。《釋名》髮,拔也。拔擢而出也。《黃帝素問》腎之華在髮。《草木子》血之榮以髮。又《莊子·逍遙遊》窮髮之北。《音義》髮,猶毛也。北極之下,無毛之地也。毛,草也。地理書云:山以草木爲髮。又姓。《前漢·儒林傳》東海髮福。又禿髮,複姓。又叶方味切,音沸。《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髮。躡踵側肩,掎裳連襼。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頭上毛也。各本作根也。廣韻巳然。以釋名廣雅正之。乃拔也之誤。要此二字可不必有耳。毛部曰。毛者,眉髮之屬。故眉下曰目上毛。須下曰頤下毛。則髮下必當有頭上毛也四字。且下文云鬢者,頰髮。不先言頭上,何以別其在頰者乎。今依玉篇,廣韻語正。從髟犮聲。方伐切。十五部。
有錯必改~歡迎指教~亞緹絲 ~If I made a mistake, I would try to remedy i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勾選「通知我」可收到後續回覆的mail!
☞ 與文章無關的主題請至「諮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