鬌【亥集上】【髟字部】
鬌
(一)ㄉㄨㄛˇ (二)(又音)ㄉㄨㄛˋ
hair tail
釋義
(一)ㄉㄨㄛˇ
小孩剪髮後所餘留的頭髮。
1. 毛髮脫落。也指髮落頭禿。
2. 兒童剪髮時留下的一部份頭髮。
3. 髮美。
(二)(又音)ㄉㄨㄛˋ(一)之又音。
tufts of hair left on the heads of children after shaving
《孔穎達.正義》:「三月翦髮所留不翦者謂之鬌。」
《廣韻·上平聲·支·鬌》鬌:髮落。直垂切。又大果切。
《廣韻·上聲·果·埵》鬌:小兒翦髮爲鬌。
《廣韻·上聲·果·墮》鬌:又丁果切。
《康熙字典·髟部·九》鬌:
《廣韻》丁果切
《集韻》《韻會》都果切
《正韻》都火切,𠀤音朶。
《說文》髮隋也。
《玉篇》小兒翦髮爲鬌。
《類篇》剃餘髮。一曰髮美。
《禮·內則》翦髮爲鬌。
《註》鬌,所遺髮也。
《疏》三月翦髮,所留不翦者爲鬌。又《廣韻》徒果切
《集韻》杜果切,𠀤音墮。又《集韻》他果切,音妥。又《廣韻》直垂切
《集韻》重垂切,𠀤音錘。又《集韻》《韻會》𠀤傳追切,音椎。又《集韻》翾規切,音綏。義𠀤同。
《禮記·內則》:「三月之末,擇曰,翦髮為鬌,男角女羈,否則男左女右。」鄭玄注:「鬌,所遺髮也。」孔穎達疏:「翦髮,所留不翦者,謂之鬌。」言男孩留兩邊;女孩留中頂。陸德明《經典釋文》:「鬌,丁果反,徐大果反。」
《後漢書》:始在髫鬌,而知廉讓。
《說文解字·髟部》: 鬌:髮隋也。
《通典·大斂奠》: 兒生三月,翦髮為鬌,男角女羈,不則男左女右,長大猶為飾存之,謂之髦,所以順父母,幼小之心也。
《廣韻·鬌》: 鬌:髮落。
《太平廣記·李紳》: 䰀鬌梳頭宮樣粧。
《墨子閒詁·脩身》: 詒讓案:《說文·髟部》云:「鬌,髮墮也」,《頁部》云:「顛,頂也。」
《全唐詩》: 低叢小鬢膩pE鬌,碧牙鏤掌山參差。
《康熙字典·首部》: 巛象髮,謂之鬌。
《廣韻•支韻》:「鬌,髪落。」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九】【髟部】鬌
髮隋也。从髟,隋省。直追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髮墮也。鉉本墮作隋。廣韵云。髮落是也。內則曰。三月之末。擇日翦髮爲鬌。男角女羈。鬌本髮落之名。因以爲存髮不翦者之名。故鄭注云。鬌,所遺髮也。方言,廣雅有毻字。江賦注所引字書有字。皆謂落毛。與鬌義相近。从髟。隋省聲。鍇本隋作,皆通。此舉形聲包會意也。內則音義曰丁果反。徐大果反。是古音在十七部。匡謬正俗引呂氏字林,玉篇,切韵並直垂反。則轉入十六部矣。大徐引唐韵直追切。在脂韵。非也。宋廣韵直垂切。則同陸法言切韵。
有錯必改~歡迎指教~亞緹絲
~If I made a mistake, I would try to remedy i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勾選「通知我」可收到後續回覆的mail!
☞ 與文章無關的主題請至「諮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