髻 【亥集上】【髟字部】
髻
ㄐㄧˋ
hair rolled up in a bun, topknot
盤結於頭頂或腦後的頭髮,有各種形狀。如:「雲髻」、「倭墮髻」、「鑽天髻」。
唐.王建.失釵怨詩:「鏡中乍無失髻樣,初起猶疑墮床上。」
宋.劉辰翁.寶鼎現.紅妝春騎詞:「又說向,燈前擁髻,暗滴鮫珠墜。」
髻,是盤結頭髮於頭頂或者腦後的髮型之統稱。常見的髻為圓型,稱為圓髻(現代俗稱為包包頭)。
中國傳統女性的髻款式包括雲髻、盤龍髻、墜馬髻、長圓髻(將髮向背平舖,髮尾盤成一顆圓球)、倭墮髻、鑽天髻、半翻髻、回鶻髻、飛天髻、反綰髻、同心髻、懶髻、流蘇髻、靈蛇髻、螺髻、螺絲髻、朝天髻、峨髻(又稱高髻)、髽髻(又稱抓髻)及椎髻等等。
稱呼年青婢女的「丫鬟」原來為髻的髮型,其中有雙環髻及垂環,後來演變成為她們的代名詞,而環髻也變成了鬟髻。
包髻的布名為包髻。有時在髻裡插入笄、簪、釵及櫛等飾物作為固定及裝飾。
hair rolled up in a bun, topknot
原典出處
《論衡·率性》: 南越王趙他,本漢賢人也,化南夷之俗,背畔王制,椎髻箕坐,好之若性。
Zhao Ta, king of the southern Yue, was originally an honourable man of the Han State, but he took to the habits of the southern barbarians, disregarded the imperial commands, dressed his hair in a tuft, and used to squat down. He was so fond of this, as if it had been his nature.
《莊子·達生》: 沈有履,灶有髻。
About mountain tarns there is the lu; about furnaces, the Jie.
《唐韻》古詣切
《集韻》《韻會》《正韻》吉詣切,𠀤音計。
《說文》總髮也。从髟,吉聲。古通用結,此字後人所加。
《史記·陸賈傳》尉佗魋結箕踞。
《漢書註》結讀曰髻。
《玉篇》同䯰。
《集韻》亦作紒。又《集韻》喫吉切,音詰。又《集韻》激質切,音吉。義同。
《蔡中郎集·女訓》:立髻,則思其心之正也。
《史記·貨殖列傳》:程鄭,山東遷虜也,亦冶鑄,賈椎髻之民,富埒卓氏,俱居臨邛。
《吳越春秋》:壽夢曰:「孤在夷蠻,徒以椎髻為俗,豈有斯之服哉!」
《列女傳·梁鴻妻》:乃更麄衣,椎髻而前
《前漢紀》:尉佗椎髻箕踞見賈。
《東觀漢記·梁鴻》:梁鴻妻椎髻,著布衣,操作具而前。
《後漢書》:婦人至嫁時乃養髮,分為髻,著句決,飾以金碧,猶中國有簂步搖。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陶旊之事:髻墾薜暴不入市,器中䏝,豆中縣。
《說文解字·髟部》:髻:緫髮也。
《世說新語·企羡》:王丞相拜司空,桓廷尉作兩髻、葛群、策杖,路邊窺之,歎曰:「人言阿龍超,阿龍故自超。」
《顏氏家訓·書證》:又金傍作患為鐶字,木傍作鬼為魁字,火傍作庶為炙字,既下作毛為髻字。
《抱朴子·黃白》:以慈石煮一丸,內髻中,以擊賊,白刃流矢不中之,有射之者,矢皆自向也。
《金樓子·說蕃》:入戶扇裏,王交道素壯,不勝忿怒,一旦以手扳陰,遂長數尺,屢有別舍,恆見丈夫露髻,從屋來下以齧人。
《水經注·河水》:或云:翁仲頭髻常出,水之漲減,恒與水齊。
《神仙傳·王遠》: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許,於頂中作髻,余發散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錦綺,光彩耀日,不可名字,皆世所無有也。
《三國志》:世語曰:太祖下鄴,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婦人被髮垢靣,垂涕立紹妻劉後,文帝問之,劉荅「是熈妻」,顧擥髮髻,以巾拭面,姿貌絕倫。
《高士傳·梁鴻》:乃更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
《群書治要·列傳》:長安語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大袖,四方用匹帛,斯言如戲,有切事實,前下制度未幾,后稍不行,雖或吏不奉法,良由慢起京師,今陛下躬服厚繒,斥去華餝,素簡所安,發自聖情,此誠上合天心,下順民望,浩大之福,莫尚於此,陛下既已得之自然,猶宜加以勉勖,法大宗之隆德,戒成哀之不終。
《藝文類聚·月》:《梁劉瑗在縣中庭看月詩》曰:移榻坐庭陰,初弦時復臨,侍兒能勸酒,貴客解彈琴,柏葉生鬟內,桃花出髻心,月光移數尺,方知夜已深。
《通典·羊車》:梁因制羊車,亦名輦,上如軺,小兒衣青布蔥褶,五辮髻,數人引之。
《意林》:桓帝元嘉中,京師婦女作愁眉、啼粧,墜馬髻,折腰步,齲齒笑。
《西遊記》:髽髻雙絲綰,寬袍兩袖風。
《三國演義》:順乃藏於頭髻內,辭完回宮。
《金瓶梅》:他本性機變伶俐,不過十二三,就會描眉畫眼,傅粉施朱,品竹彈絲,女工針指,知書識字,梳一個纏髻兒,著一件扣身衫子,做張做致,喬模喬樣。
《封神演義》:或蓬頭而跣足,或丫髻而幅巾。
《廣韻·賨》:鬃:髙髻。
《太平御覽·朱泚》:朱滔將反叛,陰使人與泚計議,以帛書內蠟丸中,置發髻間。
《太平廣記·漢武帝》:頭上太華髻,戴太真晨嬰之冠,履玄璚鳳文之舄。
《朱子語類》:若頭上髻子,便十日不梳後待如何?
《宋景文公筆記》:櫛之於發,不去亂不能治髻。
《紅樓夢》: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
《全唐詩》:為吾安寶髻,蛾眉罷花叢。
《康熙字典·九》:《後漢·城中謠》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儒林外史》:到第四日上,老太太起來喫過點心,走到第三進房子內,見范進的娘子胡氏,家常戴著銀絲䯼髻。
《論衡·率性》:南越王趙他,本漢賢人也,化南夷之俗,背畔王制,椎髻箕坐,好之若性。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九】【髟部】髻
緫髮也。从髟吉聲。古通用結。古詣切
有錯必改~歡迎指教~亞緹絲 ~If I made a mistake, I would try to remedy i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勾選「通知我」可收到後續回覆的mail!
☞ 與文章無關的主題請至「諮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