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報


  • 英國雜誌曾票選最性感髮型的男明星排行榜,投票結果~大部分女性都表示:男人的頭髮如果長於六寸(約十五公分)就會降低對他們的興趣,只有7%女性覺得長捲頭髮是會令她們覺得有感覺!原來~男生的髮型還是整整齊齊,才會受到大多數女性喜歡的!
  • 淘寶網於去年(2014)統計最愛購物的星座前三名:男人~第一名水瓶座,第二名獅子,第三名天蠍。女性~前三名是天蠍、獅子和魔羯,最勤儉的男女都是處女座,連第一名一半都沒有。





2015年4月12日 星期日

瀏海?流海?留海?頭簾?-「劉海」的傳說4-小編說的 -在華語中應為"𩬞",在古代應稱:偏𩬞髻



𩬞
音讀(一)ㄇㄠˊ (二)ㄇㄢˊ (三)ㄇ-ㄢˊ
(一)ㄇㄠˊ
:髮覆眉。見正字通.髟部。
(二)ㄇㄢˊ
同「鬘」。或作「」。見龍龕手鑑.部。
(三)ㄇ|ㄢˊ
同「鬘」。或作「」。見龍龕手鑑.部。

【篇海】同鬘。又【北齊書·禮服志】女官偏髻。【註】少女之飾,四垂短髮,僅覆眉目,頂心長髮繞爲臥髻。按《正字通》莫毫切,音毛。無據。
    《崔鳴吾紀事》: 忽一日,有偏女子翩然而來,招生。
      《赤雅·卷上》   : 瑤女握兵符者,得冠偏之玉,披紫鳳之裘,曳蝶綃,佩文犀之印,望之若神人矣。
        《顧華玉集》    : ...峰要觀日出時扶桑射東影瞥見蒼龍太湖僅一勺匡廬忽平夷呼酒酹蒼梧...
          《弇州四部稿》: ... 鹵莽耕不善也滅裂蕓不善也 偏莫交切髪覆眉也 躤栁端午走馬...


          (一)ㄇㄢˊ (二)ㄇ|ㄢˊ
          (一)ㄇㄢˊ
          頭髮秀美。集韻.平聲.桓韻:「鬘,髮美貌。」
          以線貫穿成的花環,用來裝飾頭部或身體。俗稱為「華鬘」。
          唐.釋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一.華鬘論:「花鬘者,西國人,嚴身之具也。梵語云:『麼羅,麼,音莫可反,此譯為花鬘。』五天俗法取草木時,花暈澹成彩,以線貫穿結為花鬘,不問貴賤,莊嚴身首以為飾。」
          (二)ㄇ|ㄢˊ
          燒煙畫眉。龍龕手鑑.長部:「鬘,莫賢反。燒煙畫眉也。」
          (三)
          韓語:鬘 (만)다리꼭지
          日語:鬘(かつら)(バン)
          英語:false hair
          日韓語詞解釋:
          鬘顔:戴假髮時的樣子
          鬘髭:假的鬍鬚
          鬘華:茉莉花

          花鬘=華

          北齊大部分的制度都沿用北魏,而後來的隋唐制度大體上沿用北周也參考了北齊,所以這幾個朝代的女官制與貴婦的髮式大致上起了相同的變化;偏髻雖然出現於【北齊書·禮服志】女官髮制,皇室以朝鮮族為主體,但王朝皇族仍採不同族群的通婚政策,因此"偏髻"的由來是否從北齊王朝產生或是族群特有的髮式仍待歷史考古發掘,不過我們從韓國與日本的漢字中發現與鬘的語意同(髮覆眉),也譯為「假髮」。


          所以從以往歷史資料顯示:535~907年西魏、北周、隋、唐三代三百多年政權由"關隴集團"所把持著(關隴集團:關隴六鎮集團、六鎮胡漢關隴集團或武川鎮軍閥。「北周隋唐皆出自武川」)這一貫王室脈絡,儘管武則天與上官婉兒也屬關隴集團出身,卻是疏遠的派系氏發源地。上官婉兒掌管唐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在宮中也為女官婕妤,飽學詩書,黥刑後,行事小心,上官婉兒可能將偏髻做微改良吧!
          而之前的"民間傳說"與中國傳統的"禮儀說"及上官婉兒黥刑後的髮式由書畫藝術家與詩經文學家的官場"現形說","劉海"應該是透過不同管道,傳承至今,再由後世穿鑿附會.張冠李代,成為"劉海"到現今"瀏海"一詞。因此這四個傳說都是事實,因為"瀏海"就是在髮型設計上針對臉型整體的遮瑕修飾,襯優美化最好的手法,尤其用在年輕男女,更能發揮較大的功效,對各種年齡層也有一定的美化,不過在中國禮俗心態,年長者多半不願在前額處遮遮奄奄(也可能沒有多餘的頭髮),所以由現今人們愛美的自然心態,追溯古人的心態也會自然形成,四種傳說到最後就自然成為一種潮流。


          【佛學辭典】:華鬘(花鬘) Buddhism Dictionary

          [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物名)印度風俗男女多以花結貫飾首或身,謂之俱蘇摩摩羅Kusumamālā,因而以為莊嚴佛前之具。大日經入漫荼羅具緣品之餘曰:「持真言行者,供養諸聖尊,當奉悅意華。潔白黃朱色,鉢頭摩青蓮,龍華奔那伽,計薩羅末利,(中略)是等鮮妙華。吉祥眾所樂,採集以為鬘。」玄應音義一曰:「梵言俱蘇摩,此譯云華、摩羅,此譯云鬘。按西國結鬘師,多用蘇摩那華,行列結之,以為條貫。無問男女貴賤,皆此莊嚴或首或身,以為飾好。」西域記二曰:「首冠華鬘,身佩瓔珞。」蘇悉地經三曰:「若欲成就華鬘法者,取闍底華作鬘。」然莊嚴佛前之華鬘,有以種種之寶刻其形者。守護國界經曰:「以種種寶,用作華鬘,而為莊嚴。」陀羅尼集經六曰:「若月無花,刻花安之。」支那日本之風土,難得適當之花,故專用金屬所刻之華鬘。
          [一切經音義]
          梵言摩羅,云鬘,音蠻,案西域結鬘師多用蘇摩那花行列結之以為條貫,無問男女貴賤皆此莊嚴,諸經中天鬘,寶鬘,花鬘,等皆是也。
          [佛光阿含藏]
          印度風俗,男女多以線貫花飾首或身,稱為華鬘。亦有作為莊嚴佛前 之具。「鬘」,麗本作「鬚」,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鬘」。
          [佛光大辭典]
          梵語 kusumamālā,音譯俱蘇摩摩羅;西藏語 me-tog-gi phrev-ba。即以絲綴花,結於頸項,或裝飾於身上。此為印度風俗之一。然比丘不得以華鬘裝飾身上,僅能以之懸掛室內,或用以供養佛。中國、日本更轉用為佛前之莊嚴用品。華鬘以鮮花製成,所用種類並非一定,主要擇其芳香。亦有以鮮花以外之物作成華鬘者,如以青銅等鑄成之金屬圓形板,上面刻鏤花鳥、天女之形,或以牛皮切割而成(稱為牛皮華鬘)。後世主要皆用金屬製者。
          又密教有華鬘之印,此印能流出無漏七覺之華及種種華雲海,周遍法界之微塵剎土,以為廣大供養。古代印度佛教雕刻中屢見華鬘供養,如加爾各答博物館藏阿摩羅婆提(梵 Amarāvatī)之塔,及由薩忽載州(Yusafzai)地方出土之說法佛等,皆刻有多人運載之大華鬘,華鬘上刻有蓮紋。〔大日經卷二具緣品、毘尼母經卷五、十誦律卷三十九、大唐西域記卷二,玄應音義卷一,印度佛蹟實寫、世界美術全集第十一、第十五〕
          [中華佛學百科全書]
          用華作成之鬘。即以絲綴花,或結之,作為頸上身上的裝飾。《玄應音義》卷一云︰「梵言俱蘇摩,此譯云華;摩羅,此譯云鬘。(中略)案西國結鬘師多用蘇摩那華,行列結之,以為條貫,無問男女貴賤,皆此莊嚴,或首或身,以為飾好。則諸經中有華鬘巿、天鬘、寶鬘等,同其事也。」作華鬘時多用鮮花,所用的種類並不一定,主要是選擇有芳香者。
          以華鬘裝飾人身上,雖是印度風俗,但依戒律,比丘不得裝飾華鬘,僅能懸於室內,或以之供養佛。《十誦律》卷三十九云︰「有人施僧華鬘,諸比丘不受,不知用華鬘作何物。是事白佛,佛言︰聽受,應以鍼釘著壁上,房舍得香,施者得福。」《毗尼母經》卷五云︰「花鬘瓔珞自不得著,亦不得作華鬘瓔珞與俗人著。比丘若為佛供養,若為佛塔、聲聞塔供養故,作伎不犯。」後更用來莊嚴佛殿。
          關於作華鬘之華,《大日經》卷二〈具緣品〉列有頭摩、青蓮、龍華奔那伽、計薩囉、末利、得蘗藍、瞻蔔、無憂、底無劍、吒羅、娑羅等等。《毗尼母經》卷五則舉十一種,即優羅華、娑師迦華、瞻蔔迦華、阿提目多迦華、打金作華、打銀作華、白鑞華、鉛錫華、作木華、作衣華、作帶華。後世更依《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九所述可用種種珍寶作華鬘以為供養,因而乃有金屬製成的華鬘。可知,除鮮華之外所作成之鬘,亦稱華鬘。
          密教亦以華鬘供養本尊聖眾,為六種供養、五供養、八供養之一。亦有華鬘之印明。並謂此印功力,能流出無漏七覺之華及種種華雲海,周遍法界微塵剎土,以此乃成供養。
          在古代印度雕刻中,遺留有許多華鬘供養之作品,如加爾各答博物館所藏的阿摩羅婆提(Amaravati^)塔的欄楯雕刻、優薩夫宰(Yusafzai)地方出土的說法佛像之中,刻有許多人運載大華鬘,華鬘上又雕有蓮紋。日本自古即用華鬘莊嚴佛堂,如京都教王護國寺藏有以牛皮作成的華鬘十三枚及斷片四個,陸中中尊寺金色堂內也藏有銅造華鬘。
          《蘇悉地羯羅經》卷上〈供養花品、卷下(別本二)〈祈請品〉;《大日經疏》卷七;《大唐西域記》卷二。


          註一:北齊王國前的歷史族群演近

          我們先來追朔歷史了解當時的西晉(266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古代中國的一個時期,乃於265年由晉武帝司馬炎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這朝代為時僅51年。
          270~279年,晉武帝時,河西鮮卑禿髮樹機能與匈奴劉猛率眾內侵。
          294~299年,晉惠帝時,匈奴郝散叛,不久平定。兩年後其弟劉度元以齊萬年為首,聯合西北馬蘭羌、盧水胡舉兵,晉將周處陣亡。而後郭欽與江統相繼建議強制遷離胡族,江統更著有《徙戎論》,但晉室不予採納。由於胡漢摩擦的狀況沒有改善,當朝廷元氣大傷後,周邊胡族便趁機舉兵。
          290~306年,八王之亂的爆發,使晉廷失去在地方的影響力,胡族陸續叛變。
          303年,晉惠帝時,益州內亂,巴氐勢力擴大。之後益州刺史羅尚擊殺巴氐領袖李特。
          304年,李特子李雄繼立後擊敗羅尚並稱成都王。
          306年,李雄稱帝,國號「大成」。
          338年,李雄改國號為「漢」,史稱「成漢」。匈奴劉淵統領五部匈奴,成都王司馬穎結其為外援。
          304年,司馬穎遭王浚圍攻,遣劉淵回并州發兵支援。他乘機宣布獨立,稱漢王,自稱繼承漢朝正統。
          308年,劉淵稱帝並遷都至平陽,國號「漢」,後稱前趙。
          304年,「成漢」與「漢國」的建立,開啟了「五胡十六國時期」
          China Western Jin.PNG
          西晉(266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地圖
          五胡十六國(304年-43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五胡」即匈奴、羯、鮮卑、氐、羌五個民族,代表統治北方諸國的民族。實際上,統治者還包含漢人(前涼、西涼等等)、鮮卑人(北燕)、丁零人(翟魏)、盧水胡(北涼)與匈奴人鐵弗(胡夏)等民族。而地方人民也遺留不少漢人,與統治民族形成合作關係。
          西晉時期北方各族分布圖
          五胡亂華前北方各族分布圖。. 五胡亂華前北方外族分布圖,當時外族有匈奴、羯、鲜卑、氐、羌、盧水胡、烏桓、巴人及高句麗人。. 西晉北方各族分佈圖.
          Map of Sixteen Kingdoms 1
          315年五胡十六國與東晉形勢圖,當時有前趙、前涼、成漢與代國等。
          Map of Sixteen Kingdoms 2
          315年五胡十六國與東晉形勢圖,當時有前趙、前涼、成漢與代國等。
          Map of Sixteen Kingdoms 5
          383年前秦南征前夕,紅色為前秦當時最大的領土,黃色則為東晉的領土。
          Map of Sixteen Kingdoms 6
          394年五胡十六國與東晉形勢圖,當時有後涼、北魏、後秦、西秦、後燕與西燕等。
          北魏・斉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的第一個政權。
          Map of The east barbarian 2
          前燕(337年 - 370年)(藍色)的勢力分布與東北、朝鮮地區的各國分布圖。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早期國語鮮卑語。
          493年,魏太和十七年開始將漢語定為國語。
          439年,統一華北。493年起遷都洛陽,皇帝改元姓。
          534年,分裂為東魏(都鄴城)與西魏(都長安)。
          550年,東魏武定八年,丞相高洋廢孝靜帝,代東魏自立,建立北齊550~577年。
          557年,西魏於恭帝三年,被權臣宇文護逼迫禪位於堂弟宇文覺,建立北周557~581年。
          北魏歷史正式宣告結束。
          北周・北斉・陳・後梁
          北齊疆域~最強三國之一
          北齊是中國南北朝時的北方王朝之一,自550年,由文宣帝高洋取代東魏建立,國號齊,建元天保,建都鄴(今安陽地區)。北齊朝歷經六位皇帝,於577年被北周滅亡,共存在了28年。

          550年6月9日(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東魏建立,國號齊,建元天保,建都鄴,以晉陽為別都,史稱北齊或後齊,以別於南齊。

          北齊繼承了東魏所控制的地區,占有今黃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東、山西以及蘇北、皖北的廣闊地區。

          北齊是一個很有趣的國家,雖然這個國家不斷地在更換皇帝,但是它的軍事實力卻很強。
          其因北齊皇族的鮮卑族血統,鮮卑族屬於游牧民族,馬背上的民族,他們大多驍勇善戰,儘管北齊的延續時間不長,但由於它軍事實力很強,一直讓最終吞併它的北周很頭疼。

          北齊初創之際,所有制度均沿用北魏,兵制繼承北魏,兵民分離,鮮卑人為兵。在齊文宣帝時曾有過不少政治制度改革,推出了兵農分治的軍鎮制,另打破只有胡人才能當兵的制度,軍人出現漢人勇夫,但沒有改變兵民、漢胡之分。從根本上看,促進了漢族文化與鮮卑文化的融合。除此之外,北齊還推出了不少制度,而這些制度甚至被後來的隋朝和唐朝所沿用。應該說北齊的制度在發展上起到了一個推動和過渡作用。例如沿用至今的的官職印與官署印就源於北齊的影響。564年後在河清三年,出現一種新的兵制,將當兵與種田結合起來,後來成為隋文帝改革府兵制的模板。北齊也繼續推行均田制,大體上與北魏相同,但也略有變化。例如,北齊取消了受倍田的規定,北魏對奴婢受田沒有限制。北齊則按官品限制在300人至60人之間。另外還規定了賦稅......等。

          最讓後世津津樂道的齊文宣帝高洋的大哥高澄在東魏掌權時,曾經主持東魏法典《麟趾格》的修撰。高洋稱帝后,認為《麟趾格》為“未精”,命令群臣討論制定齊律。在編寫齊律過程中,高洋重用了冀州封氏家族著名律學家封述以及崔暹、李洋、魏收等數人,讓他們全面總結了漢魏以來歷代王朝的立法經驗,簡化法典結構、提煉篇名,銳意創新,最後製定了《北齊律》12篇,949條。北齊律篇目依次為:名例、禁衛、婚戶、擅興、違制、詐偽、鬥訟、賊盜、捕斷、毀損、厩牧、雜律等篇。

          《北齊律》在中國法制史上實現了多個創新:首先是將法典結構科學化,將《刑名》和《法例》合併為《名例》,放在律典第一篇作為總則。其次是確立了“重罪十條”,成為後世“十惡”的起源;再次規範了刑罰,確定了死、流、徒、杖、鞭等五刑體系,細化了其中的執行標準。這是一部承上啟下的重要法典,以“法令明審,科條簡要”著稱;它吸收了前代的立法成就,是隋唐律典的藍本。

          《北齊律》12篇,949條。這部由高洋主導制定的法典,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立法成就最高的一部法律,對後世中華法系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這部由高洋主導制定的法典,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立法成就最高的一部法律,對後世中華法系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但北齊六帝,從暴政=>凶狠=>淫亂而言,素有禽獸王朝之稱。其中北齊統治有一半的時間無法可依,也就是國家十四年沒有法律,全憑個人喜惡或當天的心情判案。在鮮卑族文化裡,並沒有漢文化中的倫理五常這些概念,因此他們做出這些事兒來並不會受到過多的約束或者道德批判。

          北齊文宣帝高洋(暴病昏醉而死)
          簡介:高洋,生於529年,字子進,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東)人,南北朝時期北齊開國皇帝,自550年——559年,共在位10年。他是東魏權臣高歡次子,高澄的同母弟。
          幼時其貌不揚,沉默寡言,聰慧過人,才能甚得父親欣賞,哥哥高澄被奴隸刺殺以後,高洋掌握了大權。東魏孝靜帝封他為丞相、齊王。550年,高洋廢掉孝靜帝元善見,自立為帝,改元“天保”,建都鄴,國號齊,史稱北齊。559年駕崩,年僅30歲。

          北齊廢帝高殷(被孝昭帝高演殺)
          簡介:高殷,生於公元545年,字正道,小名道人,北齊文宣帝長子,生母為李皇后。文宣帝臨終前委託六弟高演照顧他,使他位高權重,繼承皇位。然而,在560年,高演發動政變,高殷被廢為濟南王,第二年,也就是561年,高殷被殺,死時年僅十七歲。

          北齊孝昭帝高演(重病而死)(其子高百年被武成帝高湛殺)
          簡介:高演,字延安,生於535年,母親婁昭君,文宣帝同母胞弟,高歡的第六子。高演聰明,長於政術,天保朝起開始參預朝政。文宣帝臨終時,命高演照顧新君高殷,廢帝即位後,高演獨攬朝政。560年,高演發動政變,殺高殷登上皇帝寶座,改元皇建,時年二十六歲。
          高演在位期間,文治武功兼盛,帝留心於政事,積極尋求及任用賢能為朝廷效力,政治清明。即位第二年,也就是561年,高演得重病死,年僅27歲,為了保住兒子高百年的性命,傳位給九弟長廣王高湛。

          北齊武成帝高湛(病死)
          簡介:高湛,生於公元537年,母婁昭君,高歡第九子,孝昭帝高演的同母胞弟。高演,雖然性格優柔荒淫,但幼時亦得父親喜愛。孝昭帝高演繼位後,十分寵信他,高演臨死時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子高百年落得高殷的命運,於是傳位於他,但高百年還是被殺了。
          561年,高湛繼位,改元太寧,是為武成帝,武成帝昏庸無能,沉湎於美色之中,不思國事。565年,傳位於太子高緯,自任太上皇,共在任4年。568年,高湛也因為酒色過度而死逝世,年僅三十二歲,諡號武成帝,廟號世祖。

          北齊後主高緯(被北周所殺)
          簡介:高緯,字仁綱,生於556年,父親高湛,母親胡皇后。高緯繼位時,北齊已經岌岌可危,但性格吝嗇荒淫的他,荒淫無道,自稱“無愁天子”,並誅殺名將斛律光、蘭陵王。577年,北齊因失去抗擊北周侵略的將領,齊軍大敗,高緯慌忙將皇位傳於自己8歲的兒子高恆,史稱北齊幼主。高緯帶著幼主高恆等人準備投降陳朝,逃到青州時被周軍俘虜,與兒子高恆一起被賜死,終年23歲。
          高恆幼主(8歲被北周處死)

          北齊後主高緯高緯小時候有個奶媽,叫陸令萱。她的丈夫因犯謀叛罪被判死刑,陸令萱也就淪為皇宮女僕,負責餵養高緯。陸令萱看準了身為太子的高緯終有一天會黃袍加身。因此,她當奶媽不久,便施展政治投機的手腕,討好胡太后,結黨營私。高緯上台後,封陸令萱為女侍中。陸令萱、和士開、高阿那肱、穆提婆、韓長鸞等佞幸小人把持了朝政,勾引親黨、賄賂公行、獄訟不公、官爵濫施。一時之間,奴婢、太監、娼優等人都被封官晉爵。天下開府一職的官員達到1000多人,儀同官職難以計數。僅領軍就增加到20人,由於人員龐雜、職權不明,結果中央下達的詔令、文書,20個領軍都是在文書上照葫蘆畫瓢寫個“依”字便扔到一邊,沒人執行。

          皇宮中有500個宮女,高緯把每個宮女都封為郡官,每個宮女都賞賜給一條價值萬金的裙子和價值連城的鏡台。除在鄴都大興土木工程外,又在晉陽廣建十二座宮殿,丹青雕刻,巧奪天工,比鄴城更為華麗。宮內的珍寶往往是早上愛不釋手,晚上便視如敝履,隨意扔棄。高緯曾在晉陽的兩座山上鑿兩座大佛,叫工匠們夜以繼日,晚上則用油作燃料,一夜之間數万盒油同時燃燒,幾十里內光照如晝。高緯的牛馬狗雞的地位和大臣們一樣,他的愛馬封為赤彪儀同、逍遙郡君、凌霄郡君。鬥雞的爵號有開府鬥雞、郡君鬥雞等。 北齊後主高緯,繼位僅一年就亡國,毫無政績可言,卻因嗜好鬥雞走狗而名垂史冊。 《北齊書.後主紀》說他是“犬於馬上設褥抱之,鬥雞亦號開府,犬馬雞鷹多食縣幹。”

          北齊到高緯時期已是朝綱紊亂、民力凋盡、徭役繁重、國力空殫。高緯根本不把這一切放在心上,他常常譜曲,自稱為“無愁天子”,拿起瑟琶,自彈自唱。宮內近千名太監、奴婢一齊伴唱,整個皇宮歌聲繚繞,一片太平盛世景象。

          註二:何謂女官?

          女官又稱內官、宮官,俗稱女太監,是指替帝王家打理後宮事務、又沒有妃嬪名分的進階宮女。作為帝王后妃體制的伴生之物,女官制度存續於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對古代宮廷乃至皇權產生著重要影響。

          女官的存續

          女官的設定早見於先秦時代。文獻記述,周天子曾立王后、夫人、嬪、世婦、御妻、女祝、女史等。其中,除王后、夫人與天子坐而論婦禮,是天子的正牌妻子之外,嬪、世婦、御妻等既是妾也是女官。嬪負責後宮女子的教育,世婦掌管後宮祭祀、賓客事宜,御妻照顧天子的衣食起居。掌管後宮祭祀、禱詞的女祝和負責王后禮職的女史,則屬於專職女官。

          秦漢時期沿襲了前代的後宮體制,妃嬪的等級被進一步細化。秦始皇將後宮妻妾分為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8個等級﹔漢元帝更是將後宮妻妾列為皇后、夫人、昭儀、婕妤、良使、夜者等14個等級。在秦漢兩朝的後宮裡,除了皇后、夫人之外,其他妃嬪仍然既是妾又是女官,她們有爵位也有秩祿。

          首次將妃嬪與女官析分開來的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巨集。他專設女職以管理後宮事務,其職秩與外官對等,出現了內司、作司、太監、女侍中、女尚書、女賢人、女書史等不同職銜的女官,高者二品,低者五品。隋朝,宮中建立了六局二十四司的女官體制,以掌宮掖(後宮)之政。六局分別有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工﹔六局之下每局下轄四司,司下又置若干職位,層級分明。根據不同等級授予不同官職,高者五品,低者九品。

          隋朝的女官體制被此後的唐、宋、明三朝沿襲了下來,各朝只是稍有調整。如明朝初年,在前朝六局二十四司的基礎上,又單獨設立了宮正司,掌管糾察宮闈、戒令、謫罪之事﹔永樂之後,宦官得寵,女官的多數職權被宦官取代,六局被取消,僅存尚宮四司。清是少數民族政權,清朝帝王繼承了前朝的后妃體制:「皇后居中宮,主內治﹔皇貴妃一位,貴妃二位,妃四位,嬪六位,分居東西十二宮,佐內治。」與此同時,取消了女官的職位,「貴人、常在、答應俱無定位,隨居十二宮,勤修內職」。

          女官的職責

          女官們上承御旨、懿旨,下領百千宮女,各司其職,盡心盡力地打理著後宮的日常事務。以明初六局的職責範圍為例,尚宮掌政令、文科、印璽、玩器﹔尚儀掌禮儀、音律、朝見﹔尚服掌服飾、美化品﹔尚食掌食品、藥品、器皿﹔尚寢掌床褥、整理、用具﹔尚工掌營造、衣服、財務。

          六局之下,各掌四司,工作細化。如尚食局,設尚食二人,正五品官職,負責膳饈、品齊之數,凡以飲食進御,尚食先嘗之。下轄四司:司膳司負責割烹、煎和之事﹔司醞司負責酒醞、酏飲之事﹔司藥司負責醫方、藥物之事﹔司饎司負責給宮人廩餼、薪炭之事。四司皆設女史多名,負責記錄事宜。

          生活於宮牆之內,服侍著帝王世家,女官們的工作又極為私密。女官中有彤史一職,「彤史者,後宮女官名也。其制,選良家女子之知書者充之,使之記宮闈起居及內庭燕褻之事,用示勸戒」。她們用一種赤色管的毛筆,專門記錄皇帝、妃嬪的日常起居,甚至包括皇帝的性生活都得一一記錄存檔。

          女官不同於下層宮女,她們是官,有官職,享俸祿。官位高者,如劉宋、北魏、唐朝時的女官,官位可至一品。這些女官在宮中受人敬重,在外朝也頗得朝官逢迎,有的女官因此得以干預朝政。職位低者,如隋朝、明朝的女官,官位高者僅為五品,有些甚至不入品秩。

          女官又不同於嬪御,嬪御是帝王的妾,女官則是帝王的奴婢。歷史上,確有女官因為得寵而成為了妃嬪,但對於大多數女官而言,這或許也只是她們一生的心理寄托罷了。稍有過錯,女官還有被降為宮女的可能,甚至會遭到更嚴厲的懲罰,「凡宮人有罪者,發落責處墩瑣,或罰提鈴等名色以苦之」。

          女官的數量,各朝也有出入。據史書記述:「唐設六局二十四司,官凡190人,女史50餘人,皆選良家女充」﹔明初設六局一司,女官總數約300人,因為人員眾多、官職紛雜,還出現了「二十四司分六局,御前頻見錯相呼」的現象。

          女官的來源

          歷代女官的來源,主要集中於下列兩個途徑:

          採選。採選宮女之事多見於史籍中:東漢光武帝劉秀每年都要「遣中大夫與掖庭丞及相工,於洛陽鄉中閱視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麗,合法相者,載還後宮,擇視可否,乃用登御」﹔隋「煬帝大業八年密詔江淮諸郡,閱視民間童女姿質端麗者,每歲貢之」﹔唐玄宗時「歲遣使採擇天下姝好,內之後宮,號『花鳥使』」等等。所選女子,貌美者為妃嬪,次美者為女官。採選也有隻選成年女性的,如明「洪武十四年,敕諭蘇鬆嘉湖及浙江、江西有司,民間女子十三歲以上、十九歲以下,婦人年三十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無夫者,原入宮備使令,各給鈔為道裡費,送赴京師。蓋女子以備後宮,而婦人則充六尚也」。

          籍沒。在中國古代,官員若犯了重罪,其財產、家眷可能要全部沒收入官。以唐朝為例,「族誅者,既誅其壯丁,而妻妾子婦及子孫之幼者,皆沒入掖廷為奴婢」。據《舊唐書》記載,唐鹹通十三年,「國子司業韋殷裕於閣門進狀,論淑妃弟郭敬述陰事。上怒甚,即日下京兆府決殺殷裕,籍沒其家。殷裕妻崔氏,音聲人鄭羽客、王燕客,婢微娘、紅子等九人配入掖庭」﹔再如文宗時,「御史中丞李孝本,皇族也,坐李訓誅,有女沒入掖廷」。

          女官的歸宿

          女官雖然是官,但在「家天下」的中國古代帝王眼裡,她們不過是婢女。多數人的命運從踏入後宮的那一刻起便早已注定了,當她們耗盡青春、人老珠黃之後,或孤老於宮中,或被遣返故里,隻有極少數人可以榮登顯貴。唐人元稹有《行宮》詩:「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寫盡了宮中下層女子的寂寥。

          明初曾有規定,「令服勞五六載歸其父母,從與婚嫁,年高者許歸,留守者聽」。永樂延續了舊制,「其婦人入宮後,年至五十願還鄉者聽﹔女子入宮十數年後,有識字人替用,願還鄉及適人者聽從其便」。老死的女官,「得歸葬於父母家」﹔無所歸者,抬至淨樂堂焚化,「凡宮女、內官無親屬者,死後於此焚化。堂有東西二塔,塔下有眢井,皆盛貯骨灰之所」。

          有些女官因才學而得寵。如南朝吳郡才女韓蘭英,宋孝武帝時因獻《中興賦》被召入宮﹔齊武帝時任博士,教六宮書學﹔明帝時,用為宮中職僚,因其學問淵博、年高德昭,被尊為「韓公」。初唐著名詩人宋之問裔孫宋廷芬之女宋若莘(《舊唐書》作若華)、宋若昭、宋若倫、宋若憲、宋若荀五姐妹以才學顯於時,被德宗召入宮中,授以官職。德宗每與詩臣唱和,必召5人前來助興。宋若昭歷仕三朝,人皆稱先生,后妃、親王、公主相見皆行以師禮。

          有些女官因為得寵而顯貴。如唐朝女官上官婉兒,本是高宗宰相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儀因起草廢除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則天誅殺。剛出生不久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一同被配沒掖廷,因其「天性韶警,善文章」,而得女皇武則天賞識,「自通天以來,內掌詔命,掞(艷)麗可觀……然群臣奏議及天下事皆與之」。唐中宗時又獲重用,專掌制誥,後被納為昭容。

          有些女官甚至權傾一時。如北齊鮮卑女官陸令萱(陸大姬),本為北齊後主高緯乳母,高緯登基後被冊封為郡君。陸官拜北齊侍中,與其子穆提婆把持北齊朝政數年,禍國亂政,終致北齊亡國。

          註三:陸令萱簡介

          姓名:陸令萱
          朝代:北齊朝
          丈夫:駱超
          男子:穆提婆
          義女:穆黃花
          職業:女侍中
          稱號:大姬
          陸令萱是北齊女官,曾任女侍中之職,是北齊後主高緯乳母,高緯登基後冊為郡君,被稱為大姬。
          陸令萱是高歡部將駱超的妻子,兩一生有一子穆提婆,因為丈夫謀反而被配入掖庭,做了後主高緯的乳母,並取得到胡
          公元565年,九歲的高緯繼承爹高湛之位,朝中大權操縱在娘胡太后和尚書左僕射和士開的手中。後主高緯是陸令萱一手撫養長大的,所以兩人愛戀很好,他對陸令萱的話也是言聽計從。慢慢的,後主高緯起初主政,而陸令萱的權力也越來越大,變為宮中總管。
          高緯本娶太尉斛律光的女兒為皇后,但後來卻專寵皇后帶來的侍婢穆黃花。公元570年,穆黃花生下皇子高恆,陸令萱便收穆黃花為義女,並作主將高恆讓給斛律皇后為養子,使高恆得立為太子。
          斛律皇后被廢黜後,陸令萱多次勸說高緯立穆黃花為皇后,胡太后卻主立本人的侄女胡昭儀為皇后。但陸令萱卻以穆夫人的男子高恆是太子為由,遊說高緯,並挑撥胡太后和本人侄女的關聯,最終,在公元573年,穆黃花被立為左皇后。因為陸令萱是穆皇后之母,所以號稱“大姬”,視一品,班列在長公主之上。
          從此,陸令萱與男子穆提婆合謀,權傾日下,立祖珽為宰相,殺胡長仁。穆提婆向娶斛律光庶女求婚遭拒,於是陸令萱母子勾結祖珽,誣告斛律光想謀反,於公元572年,斛律光被殺。祖珽勢力的不斷增長,與陸令萱不相上下,兩方便展開了一場爭權奪勢的鬥爭。最終,陸令萱獲勝,祖珽被罷官,貶為徐州刺史,穆提婆接替祖珽的位置,變為尚書左僕射,集軍政大權於一身。
          公元576年,北周大舉進攻北齊,齊軍節節潰敗。公元577年,周軍攻克鄴都,後主攜幼主逃至青州。後來,高緯寵臣高阿這肱投降,並俘穫後主、幼主,致此北齊滅亡。而陸令萱在男子穆提婆投降後,被迫自殺。


          有錯必改~歡迎指教~亞緹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勾選「通知我」可收到後續回覆的mail!
          ☞ 與文章無關的主題請至「諮詢&留言」。